昨天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航班正常管理规定,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。全文发布在其官方网站,大家请点击查看。 该规定明确了航班延误的一系列概念及赔偿原则,也引起了大家的争议,神医就和大家一起解读一下。 航班延误的时间概念 新规明确规定,“航班延误”是指航班实际到港挡轮挡时间晚于计划到港时间超过15分钟的情况。 而“航班出港延误”是指航班实际出港撤轮挡时间晚于计划出港时间超过15分钟的情况。 哪些情况引起的延误乘客可以获得赔偿 新规明确了以下三种情况乘客可以获得赔偿
《规定》强调,以上情况航空公司未按规定为旅客提供食宿服务的,处4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罚款(不过这个罚款力度,我是航司我也不在乎了)。 哪些情况引起的延误需乘客自理 这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一条:由于天气、突发事件、空中交通管制、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,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,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,费用由旅客自理。 不幸的是,我们来看一下官方数据:
根据这些官方数据,显然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,不但航班正常率逐年下降,而且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中,空中管制及天气原因逐年上升,2015年已经占到了60%的比例。因此,可以预见的结果是,到2017年1月1日新规开始实施时,可能超过三分之二的延误,航空公司都可以免于担责。 新规之下,乘客如何应对 毫无疑问,新规定下,乘客面对天气以及空中管制两大最常见的延误原因时,无法再指望航空公司安排免费食宿。因此,乘坐航班出行之前,一款合适的延误险就将是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。延误险既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购买,也可以通过部分信用卡获得。为此,我们积友之家特组稿了一系列文章,帮助大家理解延误险,选择延误险,用好延误险,同时,我们论坛的旅游保险板块,有大量网友关于延误险的讨论,欢迎大家关注。 不过,随着航班延误比例越来越高,以及航司即将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全身而退,保险公司以及银行是否还愿意开展延误险的业务我们不得而知。因此,建议大家提前入手相关的保险或信用卡,即使在明年保险公司及银行业务调整,我们也可以赢得一段时间的缓冲期。 |